我想了很久,不知道要怎么起头,所以,就这样开始吧。
这几天,我一直跟老子、林语堂、余秋雨厮磨着,其中感慨太深。大家也可以看得到,我经常引用老子的话,去回复一些帖子,换而言之,亦是用老子的思想去解决一些“疑问”。因为我是初学者,也许有很多理解的不是很深透,但是,我所言所表,均是我所理解的。
我觉得老子太可爱了,林语堂也是,而余秋雨缺失一种可爱,他背负太多,所以言辞之间太多的沉重。老子几千年前就走了,林先生也走了几十年了,而余先生现在奔七了,每每想到这些,我都难受…
生命里,有许多东西,是我们无法去撑控的,例如:时间的流逝。但是,我很感谢他们,在他们身上,我学到了许多的东西,比在学校背的课文所有的还要多。但一想到余秋雨先生的年龄,我却为之不舍,亦感慨岁月不饶人。
这种岁月的惊恐,在一位作家、画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,她叫席慕容。我看她的文字,不是很深,也没有去看过她的画,但是,她的字里行间,总是带着一种惊恐的生活态度。对世间所有美的事物,都怀有这种惊恐。
她害怕美人迟暮、她害怕娇花凋零...她害怕许多事物的消逝。我一开始接触她的文字时,不明白她到底在害怕什么,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,自己不是好好活着么?花儿明年不是还会再开么?后来,我在看王小波的作品的时候,他带给太多的乐趣了,然后翻到他的生平时,却赫然写着“王小波(1952-1997)”,那一瞬间,我明白了席慕容字里行间的所害怕。
题外话讲的太多了,我亦不明白自己要讲什么,但是经过昨晚,我想到了两个小景象,我觉得很有意思,拿出来分享:
第一个:前面有一堆火坑,前行的人不知道,按那人的行走痕迹,很有可能避开这个火坑。然后,那人的朋友指了指火坑,告诉那人说:“你看,前面有个火坑,估计是为你而设的,因为它就在你的前面。”然后那个人信了,走到火坑的前面,义愤填膺的嚷声道:“你这个火坑,是找我的吧。”
那么,我不知道那人在期待一个什么样的答案?
我觉得那人与那人的朋友都是勇气可嘉之人,但就是丧失了那么一点理智。朋友做的不对,那人做的也不对。第一,朋友看见火坑,正常的道理,应该是提醒那人避开,以免受伤;第二,那人经朋友一提醒,应该很高兴,然后带着朋友一起避开火坑才对,这样,可保两人安全,何乐而不为?为什么要对着一个火坑展示自己的勇气呢?
第二个:前面有一个断崖,有一个人快走到那边上了。那人自己想停止,但是那人身边也来了一位朋友,对着那人说:“咦,这里居然有断崖,而且如此深不见底,你不是武功高强吗?终于有机会展示展示了。”那人一听这话,觉得也有道理,由是往崖里一跳。
好吧,那人武功高强、身怀绝对,没有身亡,但也缺胳膊断腿了。我们应该感谢那人身边的朋友,提醒那人有个断崖,是为了证明那人身怀绝技吗?为什么要用自己的健康,去证明自己身怀绝技呢?而且,为什么朋友的提醒不是:退一步,海阔天空?
在霏凡,我一直处于非常不好意思的状态。因为发现自己的文字带着稚嫩之气,才人真的太多了。我曾经对一位朋友说:“我不敢走出情感区。”他问我为什么?我说:“因为会被他们的才气逼死。”
说完这句话,我又觉得很不妥当了,难不成情感区就没有才气吗?不是的,相反,我很喜欢情感区,在那里,我可以拥有舒适之感。在其他地方的无措相比,自在许多。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我这几天都在读《老子》,背不下来,但是很喜欢默读,读好几遍。我的文字,字数一直把控的不好。太罗嗦了,大家都是忙里偷闲上来玩玩的,我的字数太多,导致浪费阅读我文字的朋友不少时间,我为此曾经懊恼过。想着怎么样克服?
后来我发现,老子的五千字言,也有不少重复的,不是说一模一样,而是差不多。例如:“不尚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”“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人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技巧,奇物滋起;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”
其实,我举的两个例子,不是拥有着差不多的意思吗?正与反的表达方式。老子说了那五千言,最终所表的多是“无为”“不争”。无为,而无不为;与世无争,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。所以,在“为”与“争”的过程,我们不就先“输”掉了吗?
有一句话,我一直很喜欢,虽然不知道是谁说的:就算我们为自己找到一条路,走上一条路,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还是会迷茫。想不起最初的开始,看不到未来的方向。
没有含沙射影,没有指桑骂槐。我想,知道的,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,相信,也不会去扭曲我所表达的;而不知道的,就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吧,这也是件好事。
人,有时候,不知道一些事情,其实是件幸事。我希望大家喜欢AD区。在AD区有一种“归宿”感。
因为今天实在是多嘴了,也不知道能不能让大家懂得我所表达的“海阔天空”。但既然已经说了这么多,我便再多说一个题外话:
我曾经在一个心情区当过版主,我非常热爱那里。所有的帖子我都很爱惜,不管是主题或是回复。很简单,很纯真,不存在太多层的意思。我把那儿,比喻成一片后花园。
那里有奇株异草。有带刺的玫瑰,有平凡的小草,有香甜的桂花…所有的植物不分季节的绽放,但是那儿一片祥和。
有人说,玫瑰不好,要拔了,因为它是带刺的。我不明白,人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定义。如果它过来,你不是还能躲么?它不可能缠着你。任何的植物,都离不开滋养它的大地呀。
有人因为不喜欢余秋雨的一些“绯闻”,而远离了他的文字。我多庆幸,我是知他不多的人。
有朋友介绍安意如给我,我很喜欢,后来对她实在是好奇,又对她一无所知,百度以后,有些负面信息。如果我喜欢上了,便要求她是“完美”的。我总觉得她不应该如此“借鉴”。朋友问我,看的如何,我说了一大通的不满意。朋友说:能“借鉴”成这样,也是人家的本事。再说了,你就看她的文字,你管人家那么多做什么?我为此脸红。
林语堂先生也有一些趣事。他跟一位朋友说某位作家那部作品怎么样的时候。林的朋友说那作家是抽大烟的,是他老婆带着他抽的。林说我知道,我说的是他的文字。林的朋友接着又说那位作家的私生活小事。后来林受不了的说,如果你有一个厨子,他有了外遇,那么他做的点心,会因此变味吗?林的朋友立马反应说道:这是两码事。
为什么要带着情绪去看待事物呢?事物本身无感情,有情绪的是人心。就算,事情真如自己所料想的,那又如何呢?被猜中了…又没奖。反失了好心情,划不来。
字数,失控了…为此,给大伙的时间带来不便之处,敬请谅解。我越写越多,其实还有很多要说的。但都是些有趣的事情。为了体谅阅读者的时间,就此收笔了。
祝大家心情愉快。无为,而无不为;无争,则无与之争。
这几天,我一直跟老子、林语堂、余秋雨厮磨着,其中感慨太深。大家也可以看得到,我经常引用老子的话,去回复一些帖子,换而言之,亦是用老子的思想去解决一些“疑问”。因为我是初学者,也许有很多理解的不是很深透,但是,我所言所表,均是我所理解的。
我觉得老子太可爱了,林语堂也是,而余秋雨缺失一种可爱,他背负太多,所以言辞之间太多的沉重。老子几千年前就走了,林先生也走了几十年了,而余先生现在奔七了,每每想到这些,我都难受…
生命里,有许多东西,是我们无法去撑控的,例如:时间的流逝。但是,我很感谢他们,在他们身上,我学到了许多的东西,比在学校背的课文所有的还要多。但一想到余秋雨先生的年龄,我却为之不舍,亦感慨岁月不饶人。
这种岁月的惊恐,在一位作家、画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,她叫席慕容。我看她的文字,不是很深,也没有去看过她的画,但是,她的字里行间,总是带着一种惊恐的生活态度。对世间所有美的事物,都怀有这种惊恐。
她害怕美人迟暮、她害怕娇花凋零...她害怕许多事物的消逝。我一开始接触她的文字时,不明白她到底在害怕什么,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,自己不是好好活着么?花儿明年不是还会再开么?后来,我在看王小波的作品的时候,他带给太多的乐趣了,然后翻到他的生平时,却赫然写着“王小波(1952-1997)”,那一瞬间,我明白了席慕容字里行间的所害怕。
题外话讲的太多了,我亦不明白自己要讲什么,但是经过昨晚,我想到了两个小景象,我觉得很有意思,拿出来分享:
第一个:前面有一堆火坑,前行的人不知道,按那人的行走痕迹,很有可能避开这个火坑。然后,那人的朋友指了指火坑,告诉那人说:“你看,前面有个火坑,估计是为你而设的,因为它就在你的前面。”然后那个人信了,走到火坑的前面,义愤填膺的嚷声道:“你这个火坑,是找我的吧。”
那么,我不知道那人在期待一个什么样的答案?
我觉得那人与那人的朋友都是勇气可嘉之人,但就是丧失了那么一点理智。朋友做的不对,那人做的也不对。第一,朋友看见火坑,正常的道理,应该是提醒那人避开,以免受伤;第二,那人经朋友一提醒,应该很高兴,然后带着朋友一起避开火坑才对,这样,可保两人安全,何乐而不为?为什么要对着一个火坑展示自己的勇气呢?
第二个:前面有一个断崖,有一个人快走到那边上了。那人自己想停止,但是那人身边也来了一位朋友,对着那人说:“咦,这里居然有断崖,而且如此深不见底,你不是武功高强吗?终于有机会展示展示了。”那人一听这话,觉得也有道理,由是往崖里一跳。
好吧,那人武功高强、身怀绝对,没有身亡,但也缺胳膊断腿了。我们应该感谢那人身边的朋友,提醒那人有个断崖,是为了证明那人身怀绝技吗?为什么要用自己的健康,去证明自己身怀绝技呢?而且,为什么朋友的提醒不是:退一步,海阔天空?
在霏凡,我一直处于非常不好意思的状态。因为发现自己的文字带着稚嫩之气,才人真的太多了。我曾经对一位朋友说:“我不敢走出情感区。”他问我为什么?我说:“因为会被他们的才气逼死。”
说完这句话,我又觉得很不妥当了,难不成情感区就没有才气吗?不是的,相反,我很喜欢情感区,在那里,我可以拥有舒适之感。在其他地方的无措相比,自在许多。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我这几天都在读《老子》,背不下来,但是很喜欢默读,读好几遍。我的文字,字数一直把控的不好。太罗嗦了,大家都是忙里偷闲上来玩玩的,我的字数太多,导致浪费阅读我文字的朋友不少时间,我为此曾经懊恼过。想着怎么样克服?
后来我发现,老子的五千字言,也有不少重复的,不是说一模一样,而是差不多。例如:“不尚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”“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人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技巧,奇物滋起;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”
其实,我举的两个例子,不是拥有着差不多的意思吗?正与反的表达方式。老子说了那五千言,最终所表的多是“无为”“不争”。无为,而无不为;与世无争,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。所以,在“为”与“争”的过程,我们不就先“输”掉了吗?
有一句话,我一直很喜欢,虽然不知道是谁说的:就算我们为自己找到一条路,走上一条路,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还是会迷茫。想不起最初的开始,看不到未来的方向。
没有含沙射影,没有指桑骂槐。我想,知道的,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,相信,也不会去扭曲我所表达的;而不知道的,就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吧,这也是件好事。
人,有时候,不知道一些事情,其实是件幸事。我希望大家喜欢AD区。在AD区有一种“归宿”感。
因为今天实在是多嘴了,也不知道能不能让大家懂得我所表达的“海阔天空”。但既然已经说了这么多,我便再多说一个题外话:
我曾经在一个心情区当过版主,我非常热爱那里。所有的帖子我都很爱惜,不管是主题或是回复。很简单,很纯真,不存在太多层的意思。我把那儿,比喻成一片后花园。
那里有奇株异草。有带刺的玫瑰,有平凡的小草,有香甜的桂花…所有的植物不分季节的绽放,但是那儿一片祥和。
有人说,玫瑰不好,要拔了,因为它是带刺的。我不明白,人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定义。如果它过来,你不是还能躲么?它不可能缠着你。任何的植物,都离不开滋养它的大地呀。
有人因为不喜欢余秋雨的一些“绯闻”,而远离了他的文字。我多庆幸,我是知他不多的人。
有朋友介绍安意如给我,我很喜欢,后来对她实在是好奇,又对她一无所知,百度以后,有些负面信息。如果我喜欢上了,便要求她是“完美”的。我总觉得她不应该如此“借鉴”。朋友问我,看的如何,我说了一大通的不满意。朋友说:能“借鉴”成这样,也是人家的本事。再说了,你就看她的文字,你管人家那么多做什么?我为此脸红。
林语堂先生也有一些趣事。他跟一位朋友说某位作家那部作品怎么样的时候。林的朋友说那作家是抽大烟的,是他老婆带着他抽的。林说我知道,我说的是他的文字。林的朋友接着又说那位作家的私生活小事。后来林受不了的说,如果你有一个厨子,他有了外遇,那么他做的点心,会因此变味吗?林的朋友立马反应说道:这是两码事。
为什么要带着情绪去看待事物呢?事物本身无感情,有情绪的是人心。就算,事情真如自己所料想的,那又如何呢?被猜中了…又没奖。反失了好心情,划不来。
字数,失控了…为此,给大伙的时间带来不便之处,敬请谅解。我越写越多,其实还有很多要说的。但都是些有趣的事情。为了体谅阅读者的时间,就此收笔了。
祝大家心情愉快。无为,而无不为;无争,则无与之争。